引流金融活水 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2023-03-06 11:33:36

  代表委员表示,“双碳”目标正带动我国传统经济模式和产业格局的重构,亟须构建符合绿色转型发展新要求的“双碳”配套服务支撑体系。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可考虑更多借助绿色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以市场化原则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低碳领域。

  丰富绿色低碳配套支持 构建制度建设“四梁八柱”

  本报记者 薛瑾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积极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如何让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行稳致远?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建议。

  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等配套方案需要拓展丰富。代表委员建议,统筹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发展转型金融,强化对个人绿色行为的正向激励。此外,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需要加速完善。加快推进碳市场立法进程、推进减污降碳的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法治化等建议频被提及。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服务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离不开配套举措的有力支撑,相关支持方案需要不断拓展丰富。

  “‘双碳’目标正带动我国传统经济模式和产业格局的重构,亟须构建符合绿色转型发展新要求的‘双碳’配套服务支撑体系。”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说。

  金融支持是配套支持方案中的重要环节。赵柏基建议,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可考虑更多借助绿色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以市场化原则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低碳领域。

  “目前,在我国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发展较为迅速、规模较大,但是绿色保险、绿色发展基金、碳金融等产品创新较为有限,尤其是绿色股权融资市场的发展有待拓展。”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奎表示,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全面、均衡。

  对此,张奎建议,统筹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适时提升、扩大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复制推广改革经验,不断提高绿色金融供给水平。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全面、均衡发展。加快绿色保险、绿色发展基金、碳金融等市场发展与产品创新,完善金融产品标准,推动相关金融业态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在传统产业的底色上,绿色亮点也愈发突出。对于发电、石化、化工、钢铁等传统“棕色”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建议尽快出台发展转型金融的顶层设计文件,考虑公平转型的要求,明确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指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转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推动新型低碳消费

  除了供给侧,需求侧的绿色低碳发展也获得代表委员关注。目前,推动新型低碳消费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和新着力点。

  “低碳消费是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全过程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是顺应当前发展阶段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消费模式。”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低碳消费不仅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新增长点。”

  在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看来,建立全国统一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及碳标签认证制度,鼓励基于碳减排生活方式的创新创业,引导低碳消费,有助于形成全民降碳的良好社会氛围。

  完善制度体系搭建

  制度体系立柱架梁,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必要环节。推进与“碳”相关的立法进程成为多位代表委员的聚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加快推进碳市场立法进程,尽早推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市场发展规划,明确相关政策调整节奏和强度,为碳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清晰明确的顶层设计。

  “碳达峰的时间紧迫,急需通过政策引领向法治保障转变,从‘碳法规’‘碳法律’‘碳法治’三个层面协同发力,以法治力量推进‘碳治理’落地见效。”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表示。

  碳普惠是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道路上探索出的特色制度之一,已经在很多省市进行试点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建议设立碳普惠地区试点及项目试点,制订碳普惠促进法(草案)及与之相配套的碳足迹、碳账户等制度与标准。

  碳账户也是张奎的关注点之一。张奎建议,搭建碳信息数据基础平台,研究建立环保行业主管部门、金融部门等在碳信息和统计数据方面的共享机制、搭建共享平台,加快碳信息的整合,探索建立企业碳账户和个人碳账户,推进金融应用场景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激励客户践行绿色行动,多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行业已陆续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体系。专家表示,建立碳账户体系,依靠碳积分制度量化企业及居民的碳减排行为,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将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发力点。未来,碳账户还将在绿色信贷等领域继续拓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加强市场机制建设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薛瑾

全国政协委员 白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议加强市场机制建设和政策引导,扩大养老金规模,并规范相关产业发展。此外,他建议完善保险参与防返贫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农险支持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支持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

  白涛认为,对照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以及人民群众养老需求,我国养老保障服务还存在短板,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养老金规模,鼓励支持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引导养老服务产业规范发展,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在养老金方面,白涛建议,放宽企业建立年金计划条件,将“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作为唯一限制性条件,鼓励更多企业建立年金计划。加快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展至全国范围,适当提高缴费额度上限,考虑分档分级税优政策设计,对中低收入人群实行全程免税优惠。

  如何促进养老服务产业更好发展?白涛建议,为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社会机构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养老设施改造、养老床位补贴力度。持续引导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所属培训疗养机构优先转型为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将养老机构交给专业机构经营。

  白涛认为,需要政府统筹、社会机构参与,形成可执行、可落地的全行业规范指引,引导养老服务产业规范发展;强化养老机构监管,建立养老产业准入制度,设置准入门槛,对准入机构进行严格审查、持续监督,避免违法经营和低水平无序竞争。

  进一步优化农险支持政策

  “保险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还面临困难和不足。”白涛建议,完善保险参与防返贫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农险支持政策,引导金融保险资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农业基础数据共享机制。

  “建议各级政府明确将保险作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政策工具,把保险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在政策指导、资金安排、工作协调、数据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参加商业保险进行适度补贴。”白涛说。

  对于农险支持政策,白涛建议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优化补贴机制,推进扩大三大主粮的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的覆盖面积。加强农业保险政策支持精准度,动态调整省级财政奖补险种目录,完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奖补分配方式。不断完善对高标准农田、种业发展等保险的支持机制,明确资金来源和各方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参保积极性。

  积极推进乡村振兴

  在养老服务和对接乡村振兴领域,中国人寿走在前列。“中国人寿将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业务。”白涛介绍,目前,在养老金储备方面,中国人寿企业、职业年金受托、投管规模合计约1.4万亿元。公司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业务,具有较强养老属性的年金保险积累准备金达1.7万亿元。

  白涛还介绍称,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中国人寿陆续发起设立合计规模达500亿元大健康基金和270亿元大养老基金,已经初步形成了“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全社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

  中国人寿也是保险业推进乡村振兴实践的积极践行者。“中国人寿2022年涉农保险保障超35万亿元,承保超3亿人次,在全国承办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十年来累计赔付超1600亿元,有效缓解了因灾因病因意外返贫问题。”白涛介绍,中国人寿保险资金投资支持乡村振兴存量规模近900亿元,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超1475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保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曙光:建设全链条境外风险管控体系

  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全国政协委员 宋曙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曙光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快推动建设全链条境外风险管控体系,更好指导“走出去”企业和金融机构管控境外风险。

  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

  “今年我的提案重点关注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方面。”宋曙光说,建议围绕加强我国海外利益保护,积极构建多元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增强我国海外利益保护能力。

  “建议加强各方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建立完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宋曙光说,可以考虑依托核心企业构建上下游一体化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预警体系,提供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更好发挥金融稳链拓链强链作用,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宋曙光认为,应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内外贸信贷支持和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依托内外贸企业应收账款、存货、订单、保单等,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加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支持,推动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宋曙光表示,自成立以来,中国信保始终与国家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同频共振,主动对接国家重点产业、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在助力稳经济大盘、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22年底,中国信保累计实现承保金额7.1万亿美元,惠及28万家外经贸企业,累计支付赔款193.8亿美元。

  “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信保在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安全、聚焦中小微外贸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都推出了不少举措,致力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宋曙光说。

  在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安全方面,宋曙光表示,近年来,中国信保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深入实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行动,进一步发挥电子信息、家电、整车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以及现代农业7条重点产业链的协同作用,服务产业链企业客户近万家,以保订单来保就业。2022年,7条重点产业链出口3666.3亿美元、国内贸易2564.5亿元,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加大新能源等领域支持力度

  展望未来,宋曙光说,中国信保将继续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和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实施好公司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对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基建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

  在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宋曙光强调,中国信保将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大针对性服务支持力度,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强化保单融资支持,努力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优化北交所上市条件 服务成长型中小企业

  本报记者 张鹏飞

全国政协委员 冯艺东

  “按照‘盘活存量,限制增量’的思路,妥善化解城投公司债务风险,建议建设全国统一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两会准备了多份提案,内容涉及优化北交所配套制度、妥善化解城投公司债务风险等话题。

  妥善化解城投公司债务风险

  冯艺东建议,按照“盘活存量,限制增量”思路,做好对城投公司盈利能力较差的公益性资产和无效资产的分类处置工作,政策上准许以地方政府专项债替换公益性资产相关中短期债务,以时间换空间,妥善化解城投公司债务风险。

  在具体措施方面,冯艺东建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REITs规模化、常态化发行,盘活优质城投资产;建设全国统一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提升风险资产处置效率和效益;加强城投公司增量融资行为监管,遏制风险资产增量。

  简化上市流程

  冯艺东表示:“受现行企业上市标准、上市流程、市场监管力度以及投资者准入门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效能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对此,他提出四方面建议。

  优化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条件,更好服务成长型中小企业。冯艺东建议,应优化北交所上市条件,重点考察企业盈利增速、盈利预期、发展前景等因素,减少绝对规模性指标的考察权重,与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更好形成错位发展。

  简化上市流程,提升企业上市效率。冯艺东认为,在严把企业质量关的前提下,应简化上市流程,加速高质量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上市节奏。目前可基于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符合条件的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进行试点,为其提供不经新三板挂牌直接在北交所上市的政策选项。在上市标准更加成熟、板块制度愈加完善的情况下,全面取消创新层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上市条件。

  加强市场监管,严防市场操纵行为。他建议,现有关于资金监控、集中度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需结合北交所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优化。

  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吸引投资者入市。他建议,在强化投资者保护、杜绝市场操纵的基础上,将当前“50万元证券资产”的北交所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调降至10万元,与创业板保持一致。


来源:中证网  https://www.cs.com.cn/xwzx/hg/202303/t20230306_6327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