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14:13:10
近年来,作为简单透明、交易便捷的投资工具之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以下简称ETF)为广大投资者参与权益市场投资提供了低门槛、低成本的优质标的,产品规模也实现稳步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股票型ETF规模于今年9月份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在今年A股市场大幅震荡的背景下,ETF产品的吸引力何在?和其他主动权益类产品有何区别?未来又该如何进一步服务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股票型ETF逐渐受宠
所谓ETF,其基金资产为一篮子股票组合,组合中的股票种类与某一特定指数(如上证50指数)包含的成份股票相同,股票数量比例与该指数的成份股构成比例一致。投资者可以如买卖股票那么简单地去买卖“标的指数”的ETF,从而获得与该指数基本相同的报酬率。根据ETF投资标的的资产类型或运作模式不同,可以分为股票型ETF、债券型ETF、跨境ETF、商品ETF、交易型货币基金几类,各类还可以细分出多个子类型。
2004年,华夏基金推出了境内首只ETF产品——华夏上证50ETF,自此我国公募基金开始加速布局ETF产品。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股票型ETF共计598只,占全部ETF比例为81.03%。资产净值合计10053.76亿元,占全部ETF比例为64.91%,股票型ETF的数量和合计资产净值较年初分别增加73只和425.90亿元。
目前来看,股票型ETF可被分为五个类型:规模指数ETF、行业指数ETF、策略指数ETF、风格指数ETF、主题指数ETF。其中主题指数ETF的数量和份额最多,合计数量达346只,份额合计为3264.92亿份;规模指数ETF的资产净值合计最高,达到4621.36亿元。
对于近年来股票型ETF规模的高速发展,银华沪深300成长ETF基金经理王帅认为有多重原因。一方面是指数化投资进一步深入人心,投资者对于想要参与的行业、主题,使用名称上简单易懂的ETF就可以直接参与,不用再进行选股这一层的操作,提升了投资效率,降低了主题投资所需要的门槛,也减少了选股时重仓持有个股可能带来的风险,指数化投资的组合化、便捷、高效的优势得以发挥。另一方面则是过去几年市场的结构性行情,使得市场上的行业主题机会层出不穷,从而使得投资者利用这些ETF的机会大幅增加,也带动了整个ETF市场尤其是行业主题类产品规模的发展。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徐猛也认为,股票型ETF的成长受过去几年结构性行情和交易需求的带动,同时,在监管部门的大力引导支持下,ETF的交易和赎回机制不断完善,也为ETF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股票型ETF规模的提升反映出我国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资产转移的趋势在加速。
“相比常见的主动权益类产品,ETF最大的优势就是简单和透明。投资者从ETF的简称中就能清楚了解所投资的板块或主题,基本上标的指数涨跌幅是多少,ETF价格涨跌幅就是多少,投资者只需要选大板块或者选行业,免去了选股的麻烦,投资决策难度大大降低,更省心省力。同时,在交易机制方面,ETF交易方式几乎与股票完全一样,有股票账户就能买卖ETF,而且在费率方面还没有印花税,跟普遍股票基金只能现金申赎相比,ETF交易更为高效便捷。”徐猛说。
吸引投资者逢低布局
今年,股票型ETF规模呈现“先下后上”的态势,3月份受行情影响规模出现一定下行之后,4月、5月股票型ETF规模均在9000亿元以下,随后伴随着行情的逐步回暖,6月股票型ETF规模恢复至9400亿元之上且稳步攀升,并在步入9月后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有数据显示,9月份以来,尽管市场行情走势一般,但市场上仍有近460只ETF产品呈现资金净流入的态势,占总数的六成以上。其中宽基指数ETF资金净流入较为明显,例如华夏上证50ETF的资金净流入高达130多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净流入也超过8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22年基金半年报数据,上述两只产品持有人结构中,华夏上证50ETF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达到72.73%,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达到64.26%,均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可见在上半年震荡市场下,ETF也是机构投资者的“心头好”产品。
对于ETF年内规模及份额提升的原因,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赵云阳认为有三点:一是以短融ETF为代表的债券ETF在市场避险情绪较高的背景下,规模快速增长;二是ETF具有较强的交易属性,以科创50、恒生科技、恒生医疗、中概互联为代表的科技类ETF以及海外宽基ETF的大幅波动,吸引较多的投资者不断低位买入进行波段操作;三是新发ETF贡献,中证1000ETF、碳中和ETF等热点ETF的推出也一定程度上为ETF规模提升作出贡献。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投资者布局ETF产品通常具有逆向特征,今年ETF产品整体处于低位,对于中长期投资者会是较好的选择。“ETF作为工具型产品,具备较强的交易和配置属性,ETF的低成本、高流动性很容易吸引资金低位布局,ETF这种低买高卖的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稳定起到一定作用。”徐猛说。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外市场宽基占比较大不同,目前我国行业指数及主题指数ETF占比较大。近年来,行业主题ETF实现蓬勃发展,主题指数ETF的市场占比已经超过40%。
特别是今年,随着碳中和ETF、中药ETF、芯片等多种创新主题产品的推出,除给予相关实体经济领域更为精准的支持外,也给投资者带来了更为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从其他海外市场来看,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市场,都是宽基指数占据了主流的产品地位。我们进行差异化发展的路径背后,折射的是不同的配置需求。”王帅进一步分析称,目前A股市场投资者面临的资产种类相对有限,同时,A股常见的结构性行情又使得投资者习惯于寻找不同的结构性品种,最终使得投资者能面临较多行业主题的选择。
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尽管股票型ETF已成功迈上万亿元新台阶,但参照海外市场发展规律来看,国内ETF发展仍有较大空间。截至6月30日,国内股票类ETF仅占到A股总市值约2%,相比美国市场股票类ETF约10%的占比,国内ETF市场规模还依然较小。
赵云阳表示,虽然目前我国市场权益ETF产品的技术运作模式基本已经成形,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ETF投资者也有近800万,但这对于中国几十万亿元的A股市值和将近1.8亿股民的体量来说还都是比较小的,ETF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回顾近几年股票型ETF市场发展,ETF产品发行更多是以需求为出发点,例如2019年至今在结构性行情和交易需求带动下,行业主题和港股ETF产品数量和规模迎来快速发展,香港市场A50股指期货,内地中证1000衍生品的推出,也一定程度加速了相关指数产品的布局。
“ETF业务的长期发展,还是更加需要以客户体验为出发点,把投资者的长期体验及配置型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基金公司既是供应商,也是服务商,应该进一步通过丰富指数基金应用场景,借助FOF等组合产品,提升投资者体验,在提供指数产品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指数配置解决方案,让不同客户都能匹配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徐猛说。
徐猛认为,随着资本市场制度逐步完善,在监管、交易所等多方支持下,指数业务生态圈不断拓展,投资范围不断扩充,包括新的业务、新的产品、新的市场,需要更加重视指数精细化管理。基金管理人需要和交易所、指数公司、证券公司等各方不断加深合作,在ETF互联互通、集合申购、ETF衍生品工具等方面积极探索,共同推动股票ETF市场的良性发展。
“目前国内新发ETF的成本还较高,期待未来国内ETF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能够降低ETF的发行成本。”王帅认为,未来监管层还可以适当减少同质产品的批准和发行,对于促进ETF市场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同时,还要继续鼓励和保护创新,从主动ETF到含衍生品的品种,不断的创新将给ETF市场提供旺盛的生命力。
对于ETF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赵云阳也给出了建议:一是完善做市商制度,进一步提高股票ETF的流动性;二是交易所与基金公司加强合作,进一步做好ETF的投资者教育和宣传工作;三是扩大ETF集合申购试点范围,引入更多投资者。 (经济日报记者 马春阳)
来源:经济日报 http://bgimg.ce.cn/xwzx/gnsz/gdxw/202210/10/t20221010_381509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