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智能投顾模式面临转型

2022-07-11 13:08:42

曾经红极一时的银行智能投顾服务被按下暂停键。近日,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表示,为落实监管要求,不再提供基金智能投顾服务,存量客户产品组合变为单只基金。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暂停智能投顾服务,除顺应监管相关要求外,也和银行目前技术和投研能力不足有关。此外,智能投顾的“技术黑箱”问题也值得关注。未来,银行智能投顾或转向以投顾从业人员为主、智能投顾为辅的模式。在智能投顾服务的转型过程中,或由商业银行充当平台方,基金投顾机构担当主理人。

  顺应监管要求

  6月25日,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发布《关于终止AI投协议的通告》称,为落实监管要求,根据《中国工商银行AI投服务协议》的约定,该行将于2022年6月30日起终止AI投协议并停止申购、调仓服务。

  同日,招商银行向摩羯智投客户发布了一封《关于摩羯智投业务调整的公告》。公告显示,招商银行将自7月1日起调整摩羯智投业务的后续相关服务,将不再提供摩羯智投业务的购买、调仓、业绩展示、投资陪伴等服务,同时招商银行客户端将不再提供摩羯智投搜索等功能。

  对于已有持仓的用户,两家银行的处理方法类似,均是转化为一篮子基金。工商银行称,客户持有的AI投产品将于7月末自动转换为成分基金,该行将原AI投产品一揽子赎回服务升级为任意单只成分基金申购、赎回及查询服务。

  商业银行对智能投顾业务的规范改造之路在2021年末投顾新规发布之后即已开始,但当时大部分银行仅为暂停申购,赎回和调仓交易不受影响。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各家银行暂停智能投顾既是顺应监管要求的行动,也是银行对自身技术、投研团队等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

  2021年11月,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证监局下发《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即投顾新规,明确要求基金销售业务附带提供基金投资建议活动,应当遵循基金销售业务基本法律关系,并提出了六项要求。这些要求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基金组合业务应当严格按照基金投顾业务规范开展,非投顾持牌者不得从事基金组合业务。其中投顾持牌机构需按照监管要求将现有组合业务升级和规范,非持牌机构则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将基金组合业务解散为单个基金销售,即回归基金销售模式。按照要求,相关整改要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

  从性价比来说,智能投顾业务对于银行而言较为“鸡肋”。理财魔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金融专家马永谙表示,银行在这类业务上并没有见到明显的效果,成长速度有限。“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基金销售市场降温的过程中,这类业务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如果要将业务维持下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因此,短期来看,对银行来说智能投顾是一个性价比较低的业务。”马永谙表示。

  据了解,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业务创设于2016年12月6日,是中国银行业首个智能投顾系统。根据2017年10月招行公告,摩羯智投当时规模突破80亿元。截至2021年10月底,摩羯智投累计服务客户超20万人,累计销售规模超140亿元。不过,相对于招行的资产管理规模而言,这一销售额可谓微不足道。

  从更深层次看,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监管环境下,银行缺乏继续探索智能投顾业务的动力。

  “客户对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偏好普遍较低,仅包含权益类基金的投资组合容易出现亏损、造成客户流失。监管尚未推出公募基金以外产品的投顾规范,银行开展智能投顾业务的合规风险较高。”德勤中国表示,权衡合规风险和业务收益后,银行决定暂停智能投顾业务。

  对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

  按照美国金融业管理局(FINRA)定义,智能投顾是指利用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智能化算法,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水平、财务状况、预期收益目标以及投资风格偏好等要求,运用一系列智能算法,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资产配置建议。

  从这个定义来看,智能投顾业务对相关机构的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在业内人士看来,由此引发的“技术黑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智能投顾存在算法设置不透明的问题,以及信息系统中投资人信息的保密问题。此外,由于上线时间不长,智能投顾算法的有效性也需要时间来检验。”民生加银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苏辛表示。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智能投顾的投资逻辑是一个“黑箱”,投资人其实难以充分了解智能投顾的投资逻辑,也难以真正看懂智能投顾的一系列参数设定,产品其实处于相当不透明的状态,从而有潜在风险。

  苏辛和江瀚的说法也得到了商业银行人士的赞同。一位国有银行人士坦言,目前商业银行做智能投顾所需的技术支撑还很薄弱,包括智能推荐模型和动态调整机制。此外,这一服务对商业银行投研团队的要求很高,需要投研团队精选好的基金产品,客户能否真正接受这一智能服务模式也是一个未知数。

  “从我个人体验来看,银行的智能投顾服务还是不够智能,推荐的产品不太符合个人需求,这说明智能推荐算法对个人投资者的画像描述不够准确。对于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客户来说,自己投基金可能效果更好。”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表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银行的智能投顾业务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缺失,自动推荐的基金产品可能并不适合投资者,而且投资者的风险测评能否准确地反映其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存在一些疑问。另外,智能投顾的算法模型也需要进一步规范,避免出现算法歧视的问题。

  即使智能投顾算法得到较好的优化,在后期智能调仓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伴随智能投顾管理的资金规模的增加,实际上很多风险开始累积。一旦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有可能出现恐慌性抛售等系统性风险。”江瀚表示。

  优化智能投顾模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商业银行智能投顾业务的暂停并不意味着其退出银行财富管理的舞台。商业银行应在明确人工智能定位后精准发力,转变或优化智能投顾的服务模式,助力财富管理转型。

  马永谙认为,银行规范改造智能投顾业务,首先需要转变立场,将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投顾业务需要站在客户立场上,以维持客户的长期存续从而实现比较大概率的盈利比率为目标。银行在基金业务上,长期以来偏销售导向,发售新基金尤其是打造爆款基金方面的营销思维与投顾业务天然是相悖的,需要解决这中间的冲突。”马永谙表示。

  改变立场,也就意味着银行需要改变基金投顾的服务模式,摒弃以往的一些营销思维。德勤中国表示,多数银行早期将基金组合收益率作为智能投顾的主要卖点,而对顾问服务投入不足,使得智能投顾的定位与FOF无异,从而使得智能投顾缺乏持续吸引力,业务贡献不及预期。兴业研究首席金融行业分析师孔祥也表示,早期银行智能投顾服务更接近于基金组合业务,更像是在基金销售基础上增加一定策略服务,严格来说并不符合基金投顾的内涵。

  做好智能投顾,需要银行改进考核与激励机制。“相比自然人主理的投顾,智能投顾向投资者提出的投资建议难以被考核制度监管约束,也不会对激励制度做出反应。这就导致如果智能投顾给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因此蒙受损失,金融机构很难将责任落实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在苏辛看来,未来智能投顾的发展方向可能是以投顾从业人员为主,智能投顾为辅的机制。此外,投资顾问更侧重“顾”的角色,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专业投资建议和投资陪伴,帮助投资者稳住心态,做好长期投资。

  德勤中国也认为,银行需要谨慎划定人工投顾和智能投顾的角色定位。一般而言,智能投顾设计的方案必须经过人工投顾和客户共同讨论后方能实施。未来银行应借助智能投顾分担基础信息收集、初步方案设计、投资收益监测等事务性工作,提升人工顾问工作效率,使其可以服务更多客户,并与客户进行深度沟通。

  一位金融监管政策研究人士表示,未来银行智能投顾服务大概率会转变为代销模式,智能调仓将全权委托基金投顾试点机构提供。广发银行客户端显示,其“广发智投”服务仍在提供服务,但在具体产品页尾显示,投顾服务由公募基金投顾试点机构提供,该行提供基金销售服务。广发银行强调,投顾组合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顾组合中的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人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

  从服务内容来看,苏辛认为,银行的基金投顾可以作为一个流量窗口,基金公司和银行可以共同通过投顾向投资者推送近期市场观点和投资者教育内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的智能算法失去用武之地。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各个金融产品的智能推荐过程中,银行金融科技对投资者适当性的匹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客户的风险偏好、购买行为等信息也可以线上、线下推送给理财经理,从而帮助客户做出更好的基金投资选择。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https://www.cs.com.cn/yh/04/202207/t20220711_6283303.html